close

( 圓覺 )新書:《生命信息說》(上、下)3


為什麼要細嚼慢嚥?


陳國鎮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


 


當我們咀嚼的時候,在口腔中會釋放出非常多的特性信息波。


這些信息波會循著口腔中的所有經脈,比食物早一步走遍全身的五臟六腑


 


  從小父母 和 老師就教導我們,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把食物嚼碎了才吞下肚子裡,才能正常消化吸收。不要囫圇吞棗,才不會傷害腸胃。這樣的說法蠻有道理,可是又有點語焉不詳。


 


  細嚼真的只是為了嚼爛食物,不傷腸胃而已嗎?為什麼現在的營養學,卻教人多吃富含纖維素的粗食呢?為什麼不將食物全都打成流質來飲用呢?如果細嚼只是為了磨碎食物,那麼現代營養學的教法,顯然與傳統的想法背道而馳。到底孰是?孰非?


 


  在沒有評判是非屬誰之前,我們可以看出傳統和現代兩種飲食的說法,顯然都是唯物觀點,也就是注意力全放在食物顆粒的大小上。如果我們沿用這樣的觀點,想評論誰的說法比較正確,即使論斷了,在認知上似乎也得不到什麼新意。


 


  其實每樣東西,除了有物質和能量之外,還有代表物性的信息波,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信息結構。中醫將食物的味道分成酸、苦、甘、辛、鹹等五味,也就是我們的味覺可以粗略辨別五種基本的味道,每種味道各有其信息特徵。大自然裡的東西浩繁無數,當然不可能只有五味而已,對應的特徵信息之多也不計其數。


 


  口腔是身體任督二脈的上會,任脈統會所有的陰經,而督脈則統會所有的陽經。口中三十餘顆的牙齒,也各自和十二陰陽經脈分別相連繫,所以口腔是眾多經脈薈萃的器官。對於飲食的處理,口腔難道只負責磨碎食物而已嗎?這樣機械化的簡單任務,需要如此多經脈聚會的口腔來執行嗎?果真是這樣,豈不是成了殺雞用牛刀嗎?以生物體極其優化的演化發展來推想,這是十分不合情理的事。


  


  事實上,飲食的時候要細嚼慢嚥,絕不是只為了磨碎食物而已,一定還有許多其它的生理意義。讓我們從唯物的觀點,換成信息溝通的觀點來推想,許多不言可喻的道理,就能令人恍然大悟。回過頭來,再看以前和現代的種種說法,也就容易明辨是非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經絡氣脈是可以傳遞信息的生理通路,沿著經脈隨時都有很多信息波交相往來,藉這些信息的溝通,才能維繫整個身體的生理機能,隨時保持協調一致的狀態。食物放進嘴裡,給口腔帶進來的不僅有物質的重量感,還有食物豐富的信息波。當我們咀嚼的時候,食物不斷被嚼碎,和唾液不停地攪拌,在口腔中發生複雜的有機化學變化,釋放出非常多的特性信息波。


 


  這些信息波會循著口腔中的所有經脈,比食物早一步走遍全身的五臟六腑。如果信息波深入體內使人感到舒服愉快,五臟六腑就會欣然同意接納這樣的食物,允許它吞進入胃腸中。萬一食物太辣、太酸或有腐臭氣味,它的信息波必然使人感到很不舒服,五臟六腑哪裡肯讓它混進來,自然的生理反應一定是立刻將它吐掉,甚至還想把口中殘存的味道漱得乾乾淨淨。所以將食物細嚼是要嚼出食物的味道,好讓經脈能先行通風報信,知會身體一下,在細嚼的緩衝時間裡,讓身體決定「要吞下口腔裡的食物呢?還是該立刻吐掉它?」


 


  即使是美味的食物,要吞進肚子裡,也不能過於匆忙,需要給腸胃和相關的臟腑,有段反應的時間,一齊動員合作起來,做好各項迎接的準備,例如潤滑食道、閉緊氣管、分泌胃液、腸液等,然後將食物迎入中堂,徹底分解及順利吸收。因為牙齒內連五臟六腑,細細咀嚼的動作,透過經絡的傳遞,就會對臟腑產生按摩和喚醒的效果,讓它們從半沉睡的低功能狀態,逐漸甦醒過來,提昇到勤快的高功能狀態。尤其是消化系統,只有如此振作起來,才不會辜負身體的託付,完成挑選和消化食物的任務。


 


  假如飲食不細嚼慢嚥,常將食物猛然吞進肚子裡,冒失闖入的食物一定會把腸胃和身體嚇一大跳,這就像不速之客忽然闖進家裡來一樣,焉能不教人驚惶失措!常常這樣嚇唬自己的身體,讓它承受緊張的壓力,不僅傷害腸胃和身體的機能,同時也連累心靈,讓它不得安寧。懂得養生的人,應該懂得信息相配的道理。一簞食一瓢飲都會細嚼慢嚐,品嚐出食物真正的美味,使身心和食物的信息保持和諧的共振,這樣的飲食才有益於健康。(本文取自《生命信息說》  陳國鎮 教授 著)


 


圓 覺


修 行 成 道


http://www.obf.org.tw


圓覺文教基金會 中華圓智學會


TEL02-23893366 FAX02-23619265


會址:10046   北市襄陽路6號2樓


service.oah@msa.hinet.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