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國際花精學研究學會


2008心靈之美 講座


 


主講 : 陳國鎮 教授 (清華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東吳大學理學院院長暨物理系系主任。


現任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專 任 教授。1980年代以來, 陳 教授接觸過氣功、針灸、中醫、佛法及心性的修練,1987年參加國科會生物能場研究,致力於經絡電性、穴道電檢法、信息水、同類療法以及信息醫學的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在國際生物能場醫學的研討會及醫工期刊上。從身心的實修和學理的研究中, 陳 教授認識了生命多層次的結構,並藉此認知探討生命的諸多面向,以詮釋其文化意義。著作有「又是人間走一回」、「生命信息說」等書。)


 


 略說生命的旋律


時間 : 11月1 (星期六 下午 2:00 --5:00


 


當初為何而生?今日為何而過?真的很難說清楚嗎?乍看是如此!人生有時限,不是常見到許多人來了又走了,落得人生畢竟空的感傷嗎?為此,滴下一串串遺憾與無助淚水的人,實不知凡幾。然而,一代接一代都像在迷霧中趕路,回首往事,瞻望前塵,兩皆茫然似無依循。抬起腿來邁出的下一步,依舊無知也無識。走對了嗎?還是走偏了?可曾真誠反問自己內心?我何許人耶?日夕何所為而為?今生意欲何往?我試以微雲淡抹之語,為您略抒一二。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花精學研究學會


2008/12/6 心靈之美 講座


 


主講 : 陳國鎮 教授 (清華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東吳大學理學院院長暨物理系系主任。


現任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專 任 教授。1980年代以來, 陳 教授接觸過氣功、針灸、中醫、佛法及心性的修練,1987年參加國科會生物能場研究,致力於經絡電性、穴道電檢法、信息水、同類療法以及信息醫學的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在國際生物能場醫學的研討會及醫工期刊上。從身心的實修和學理的研究中, 陳 教授認識了生命多層次的結構,並藉此認知探討生命的諸多面向,以詮釋其文化意義。著作有「又是人間走一回」、「生命信息說」等書。)


 


 


【健康、信息、系統觀】


時間 : 126(星期六 下午 2:00 --5:00


 


追求健康人皆好之,然而何謂健康?卻不易有共識,健康的目的為何?恐怕更少人聞問或釐清。倘若盲目追求,很容易導致未蒙其利反受其害的後果。生命是動的,隨著歲月變動的勢力,銳不可擋,不知本末者終究會感到徒然。紅顏能幾時?轉眼近黃昏!養生固然需要物質與能量,而信息的收發,對於健全生命的重要何曾遜位?然而,懂信息又知善用者不多。如何以純正善良的心,妙用正確的信息,輔助眾生的學程進展,則有待系統觀的建立與實現。



 


地點 : 祈光空間    北市中山北路11458F (近捷運中山站  中山分局對面)


聯絡電話 (02) 88666248  (02) 25815366   0953715808


 


EMAIL: ferstaiwan@yahoo.com.tw


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ferstaiwan


合辦單位 :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花精學研究學會, 台灣祈光宇宙訊息能研究學會,


           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地有情寄柔水
                   
陳 國 鎮 ( 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教授 )

  
水除了提供生物的物質需求外,因為水分子經常集結成團狀,它們具有可變的特性,能夠儲存和傳遞各種環境的信息,使生物體可以從生活的環境裡,獲得充分的信息給養。


  水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賴它的存在與多變性,山川氣候以及眾多生物都活躍起來。水除了提供生物的物質需求外,因為水分子經常集結成團狀,它們具有可變的特性,能夠儲存和傳遞各種環境的信息,使生物體可以從生活的環境裡,獲得充分的信息給養。自然和人為的環境都可以影響水分子團的大小、形狀和彼此的協調狀況,使水在低溫時凝聚成各種的結晶。在西方的傳統醫學中,同類療法超高勢強的藥劑在臨床上所取得的療效,就可以理解,水能攜帶信息並且傳遞給身體,因此可以調理患者的生理。基於同樣的認知,也可以觸動我們更寬廣的思考,在生活、工作或生命的發展上,更多建設性的啟示。最重要的是水能維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對於生物體的健康顯然很重要,因為它的任何變化都會透過水分子團而傳給生物。
  
水是生物環境的訊息場


  地球上有約71%的面積是水域,如此浩瀚的水量隨著日照的強弱有韻律地變化、地球周而復始的公轉和自轉,以及其他星球百般的牽引,造就了大自然循環多變的氣候型態和山川形勢,因而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在太陽系中,地球似乎是九大行星之中,唯一充滿生機的星球。
  
   水對於生物體而言,我們所知道的大概只限於物質層次的需求。水確實是生物體的一大部份,將水分烘乾時,生物體的重量會減少很多,例如植物的水重佔90%,動物和人體約有65%左右是水重,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扣除了水分就只剩下約21公斤。由此可知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機能,仰賴體內水液的比重相當大。在水分缺少時,許多機能就會發生障礙,傷津脫液到一定程度必然危及生命。相形之下,對於飢餓我們還比較能耐,至於缺水所造成的乾渴就很難忍受,因為身體的水分不足所導致的影響是全面的機能失常。
  
   水在生物體內固然有非常的重要性,但是它除了維持生化反應、營養傳輸、廢物排泄、體溫調節、身體滋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生理效用?從生命的多重結構(物質、能量、信息和心智)來看,生物體的機能是否維持正常,不僅要有齊全的營養物質和充足的能量,也亟需正確與充裕的信息供應,才能維持生命體健全的建構,否則缺少了該有的信息,某些生理和心理的運作也會像營養不良一樣,發生異常的身心狀況。
  
   從日常的食物飲水中,我們身心取得許多必要的信息。這些信息都依附在飲食的物質上,透過消化道的接納、分解和吸收,進入體內補充身心活動所損耗的信息。可是,對於生物體而言,這樣的信息取得顯然還不足夠,單從飲食覓取信息不僅在品質上不夠完備,甚至在取材的管道上也太單一,在不可預知的環境挑戰下,也會有不夠安全的疑慮。各種生物為了生存,自然會預先設計多幾條取材的管道,以便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或者在應付生活條件窘困時,還能另闢蹊徑以取得替代性的信息。生物唯有這樣設計自己的求生本能,才能謀得較多的生存機會。


水分子團的物理性質


  所有的水分子團都有相同的通性,即一個分子團的特殊結構,在結構重組的過程中,無法預知它會長成什麼模樣;同樣大小的分子團,可以有不同的內在結構。彼此各地方的水分子團所攜帶的生物或環境的信息,都各有其獨特性,不會混淆不清。
   水分子團的物理性質會受到溫度頗大的影響,變動比較顯著的是它的誘電係數(permittivity)[3]。在bar的氣壓下,水溫從20℃上升到400℃,誘電係數會從80.36單位量下降到16.5單位量。溫度雖然有這麼大的變化,可是水分子的電偶矩卻沒有明顯的變化,這顯示水分子兩個氫鍵的夾角似乎不太受溫度的影響,會受到影響的可能是水分子之間的耦合力量,或者它們之間的協調性。根據物理的推想,水的溫度愈高時,分子團中的分子協調性會愈差,甚於太過不協調而散夥分解。
   溫度越高水分子越不能集結成團,反而趨向越離散的狀態,各分子的動能也增加,很容易脫離水面而蒸發。在還未蒸發之前,先會碎成較小的水分子團。這些小分子團彼此有更多的差異度,互相碰撞的機會也增多,因此在靜電場中不容易整齊地排列起來,這會削弱感應電場的建立。所以將水溫慢慢昇高,誘電(或介電)係數就明顯地跟著變小。
   同一個水分子團中各分子有比較密切的關係,不同團的水分子則彼此的關係比較為疏遠。愈大的分子團表示,這些分子的互動關係比較強,能跨越較大的空間。水凝結成冰塊時,就是水分子形成緊密的聯繫,在相當大的空間上還是一整體。當它受到外力撞擊時,上下左右會一起運動,被撞擊的效應不是慢慢由一處傳到其他處傳遞,沒有碰撞效應發生顯著延宕的現象。
   水分子團變小的時候,水的剛性也會跟著減弱,也就是說,分子團變小以後水的柔性反而變得顯著。因此它的黏滯係數會變小,流體的阻抗也應該下降一些。分子團變小時,水的內聚力相對的應該增加,形成的水滴也會比較小,這種現象在實驗室裡很容易觀察到。

分子團與信息的攜帶


  無論水分子團的大小和形狀,都會隨著外來的信息波而產生共振,它們會自動解構和重新結構,攜帶著不同波長的外來信息。從水分子團能形成駐波的條件來說,較大的分子團擁有較低的基頻(fundamental frequency),較小的分子團則其基頻較高。因此大分子團可攜帶較多低頻的信息,而較小的水分子團則可攜帶的信息頻段會偏高一些,分子團的大小可以決定它們的共振基頻,也就是決定所攜帶的信息的下限頻率(threshold frequency)。
   細胞是生命的單元,細胞的生理運作是藉著水分的進出細胞膜,以達成新陳代謝。細胞膜上的孔徑有一定的尺度,水分子團若大過它就無法進出,只有小過它時才能自由出入。因此將飲用水的分子團變小,則有利於細胞的生理代謝,最簡單也是最平常的方式是將水煮熱或煮沸,水分子團就自動變小,這樣的水進出細胞膜就順暢許多。這個原理可以說明過去的老人家,認為喝熱水比喝冷水容易解渴的道理。

   除了水分子團的大小會選擇共振的信息之外,它們的形狀也篩選所能攜帶的信息頻率,條形、球形、螺形、六面體、多面體都各有其共振的特性頻譜,在不同形狀的分子團裡,有些頻率會被強化,有些則會被抑制。換言之,不同形狀的水分子團,就攜帶了不同頻譜的信息。
  
   細胞需要什麼樣的信息時,帶有那種信息的水分子團就會被感應而去,讓細胞取得這類信息的水分,滿足它的需要就可以使它的代謝機能運轉自如。假如我們的體液內缺少這類水分子團,有些細胞就可能處在水分供應不缺,信息卻不足的狀況,有可能發生代謝機能呆滯或有障礙的狀態。細胞和進入體內的水分子團彼此能夠呼應,水分子團就可能循著適當的途徑一路流往細胞所在處,進入細胞內維持正常的代謝機能。這種呼應而流動的循行情形,就和藥性歸經一樣都是共振的常態反應。


任何一瓢水都攜帶有或多或少的信息

   反過來說,將一些信息加入水中,就會導致水分子團立刻發生改變,出現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新分子團。經過這樣調整過的水液,現在被我們通稱為「信息水」(information water)。不過更廣義地說,任何一瓢水都是信息水,它來自什麼地方就攜帶那個地方的信息,只是這樣的信息水是否符合我們的需要而已,無論我們要與不要,任何一瓢水都攜帶有或多或少的信息。
  
   就實際而言,信息水易求,到處都是,反而要找沒信息的水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水分子完全不集結成團,一個個都各自離散,不和別的水分子產生交互作用,否則一結成團狀即帶有信息。從物理來看,這是很清楚的事情,所有水分子都是小電偶,彼此一定有交互作用而集結成團,影響它的形狀和大小的因素就是當時它所處的信息場,所以水分子團必然攜帶某些信息。大地上,沒有一個地方的水不是信息水。
  
   在臨床上,如果發現患者欠缺某些信息,藉由水分子團的攜帶能力,讓患者喝下他所需要的信息水,何嘗不會有實際的療效?同樣的,安排患者到信息健全的場所去療養,讓他們身上的水液能夠吸收周遭有益於他們的信息波,以供應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之所需,有些患者也可能不假藥石的治療,而逐漸恢復健康。
  
   同類療法的藥劑,經常被極度稀釋到難以認為還有藥物在內的程度,可是在的臨床使用上,還是照樣發現有其療效。很多唯物想法的人,都認為那是不可能、不合理、甚至是偽科學的荒謬舉動。如果了解水分子團會攜帶信息,那麼同類療法以高勢強(high potency)藥劑的治療會產生療效的做法,也就有道理可說了。

   同類療法這樣的發展,其實已將臨床醫學帶離物質層次的藥物治療概念,進入了信息概念的身心調理。這樣的醫學新境界也許現在還很難讓人了解,相反的很容易為人誤解或詬病,以為是詐財的伎倆或神棍似的騙術。用現代化學的方法來分析這些高勢強藥劑,根本無法發現信息水中還有藥物的微粒,所以無法想像它的機制,如此用藥又如何發生療效?當然憑藉這樣的分析結果來判斷,卻實無法理解其中的藥理,難怪很多分析人員會認為其中有詐,或者認為只是安慰劑的效應。
  
   可是,從德國Samuel Hahnemann開始大量使用同類藥劑以來,經過二百多年許多追隨者的加入,很多臨床醫師都觀察到它確實有效,作者也做過數年類似的試驗,照樣獲得一些可以辨識的效果。這麼久以來有如此多醫師、從業者和研究人員,沉迷和潛心在它匪夷所思的人體反應上,若非其中真有效果,這些人又何至於流連其中而近乎著迷?有誰甘心放下先前所學的專業知能,終年浸淫在旁人認為虛幻不實的現象裡?以作者的了解來看同類療法,高勢強的治療方法早已開創了醫療的新領域,走上了運用信息儲存和傳遞以調理身心的層次,開啟了信息醫學的時代。


環境狀況都記錄在水中


  宇宙萬物無論是遠或近,都能反射或投射它的特殊信息波,這些波動有些是低頻的輻射,有些則是可見光的反射,還有一部分是高頻的輻射。所有這些波動射入水裡,就等於水的空間狀態發生了改變,它對水的效應可以用一個勢能函數來表達, 其中的代表信息波在空間的位置,而則代表當下的時刻。根據量子力學的作用原理,在該處的水分子受到的影響時,立刻會發生相位的變化[5]。這個增加的相位函數所代表的實質意義,就是在水分子自身的鍵結或彼此的交互作用,發生了互動諧和度的變化。它可以是兩個氫鍵的夾角起變化,也可以是水分子間的協調性有些異動,因此彼此耦合的力量也就改變了。
  
   有了交互作用的影響後,水分子團隨即被迫改變大小和形狀,以趨向新的穩定結構態。這種效果就是水受入射信息波的強迫震盪,發生結構上的重整。這樣的呼應機制一旦發生,就等於外界的信息錄進水裡,使得水變成攜帶有周圍事物的信息,成為具有特性的信息水。
  
   風景優美、生態平衡的地方,它的信息環境也具有同樣的特質,既有相生又有相剋的協調規律。這樣的水質化作視覺的光影,就是我們所欣賞的自然景觀;化作悅耳的聲音,就是我們心儀的天籟。如此的信息場既是生態景觀造就出來的韻律,也是它們實際存活所需要的韻律,而流經當地的山泉溪水受其影響,水分子團隨之改變大小和形狀,自然記錄下那裡的所有信息。好山出好水,因此汲取這些地方的水來冷凍,把蘊藏在水中的信息規律,透過水分子團的緊密重複的堆疊,就長出形狀美麗的水結晶。
  
   一年四季、花開花落、陰晴圓缺、晨昏晝夜等大自然的變化,當然帶著大地的信息場跟著變化,所有這些信息的異動,都會立即而全數記錄在水裡,使得水變成自然現象最忠實的紀錄媒介,隨時儲存當下環境中的一切信息。古人有「一葉知秋」的說法,其實作者相信將來一定有人能夠從「一滴水」裡,解讀出許多它所在的山光雲影的信息。


起心動念感應水


  人是念頭奇多的生物,每起一個念頭,身心就換了一個狀態,環繞在人身四周的信息場,也就會隨著心念的生生滅滅而不斷變動。靠近身旁若放有一些水,它受到這些念頭所產生的信息衝擊,其中的分子團隨即改變,於是在水裡就可以錄下這些心念的相應信息。
  
   因此用愛心和謝意的心境面對水,水分子團感應愛心和謝意而起變化。相反的,用責怪和怨懟的心境面對水,水分子團也就感應責怪和怨懟的氣氛而起變化。愛心和謝意的心念具有包容、和諧和清明的特質,相應的水分子團也具備使人有包容、和諧和清明的相同特性。舀取這樣的信息水來冷凍,自然能形成美好的結晶。責怪和怨懟的心念具有對立、排擠和渾濁的特質,相應的水分子團也具備相同的感人性質。取這樣的水來冷凍,所有結晶需要的相容的關係自然缺乏,所以每每難以集結成美麗的形狀。
  
   以此推論,知足常樂者多壽就很有道理了,心中正面念頭比較多的人,那些光明、和諧、善良的心念所產生的信息,使他們的身體裡隨時充滿協調而有益於健康的水分子團,讓他們的身心機能夠長期保持正常順暢的運作,所以能夠享盡天年。相反的,如果一個人正面心念比較少,每當一念惡意升起時,其實最受害的是自己。因為惡意的信息早已改變自身體內的水液,轉變成許多彼此不協調的水分子團,這樣的機制對起念的人所造成的傷害,一定比受氣的其他人早一步發生。所以維持不起仇怨之意、不念舊惡之心,最大也是最優先受益的人是自己,其次才是在周圍與我們相處的人。
  
   一群心存善念的人相處在一塊,身心表現出來的良好信息彼此互動,必然形成相得益彰的信息狀態;一群惡意交攻的人碰在一起,身心所產生的兇惡信息互相衝突,糾結的情況必然變本加厲。有些人能一見如故,極可能兩人身上的水分子團所攜帶的信息極為相似;也有些人一見如仇,大概是他們身上的水分子團所攜帶的信息十分相衝,在兩廂接觸時形成破壞性的干涉,得不到舒服的互動關係。


歡欣喜悅可改變身體水分子團


  從江本勝的水結晶圖裡,將一個人的名字貼在水瓶外,也看出結晶會因人而有差異。名字如果是人身的緊密標籤,也就會是溝通一個生命信息場必要的網址。正確地呼叫他的名字,就能搭上它所對應的信息場,讓彼此連成一氣。因此貼上名條的水瓶,其中的水分子團不知不覺跟著改變,在結晶的固化和放大的效應下,就會發現名字確實有影響力。
各種宗教修行的法門,常教人以真誠的心不斷唸誦聖者的名號,準此而論也是以聖者的名號做為網址,以取得和相關信息場的溝通感化,所以執持名號的修行法門,並非全然是宗教的無稽之舉。
  
   將這樣的了解放在平常的教育裡,讓人多接觸美好善良的信息,無形中就等於將人體內的水分子團,調教成有益於身心機能的狀態,經常儲存良好的信息,啟動良好的生機。反之,張開眼睛看到的都是負面的景象,豎起耳朵聽到的盡是惡劣的言語或消息,身體內的水液跟著被劣化或污染。生活在這樣劣質的環境裡,即使物質的生活不虞匱乏,在生命的信息層次卻十分不健全,這樣又如何能有好健康可言?江本勝用一張笑逐顏開的小女孩照片,襯在水瓶底下經過一段時間,可以做出美麗的水結晶。這樣的結果說明歡欣喜悅的心情,可以改變身上的水分子團,讓人常保福泰安康。


大自然的信息儲存和傳遞的重要媒介

   廣大的水域讓懸在虛空中的地球,映著太陽的光輝閃耀成湛藍的明珠,它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變幻無常,而以液體狀態的水我們最熟悉。水這麼自然的樣貌,我們卻很少細加探究它的存在意義,以為那就是天生的狀態,想不到還會有什麼特別的道理。
  
   可是,當我們知道水分子團可以接受環境的信息影響,相應地改變成各種的形狀大小時,水的重要性就不再是一種物質而已,它還是大自然的信息儲存和傳遞的重要媒介。水這樣特殊的功能,給地球上眾多的生物,帶來無比重要的信息交流和供應,使得芸芸的生態能夠億萬年均衡發展,不斷地衍生眾多而來來去去的生命場景。
  
  
在讚嘆多采多姿、聲息呼應的自然和生態景物時,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東西在其中穿針引線?是誰在調和鼎鼐,讓大自然能有那麼多奇妙的景象?最平凡的水其實是最不平凡的媒介,由於它的關鍵性存在,使得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不僅能獲得物質的流動和供應,也能領受到源源不絕的信息滋養。生命體之所以能夠健康和延續,這和水的分子團能夠儲存和傳遞信息的功能,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想像哪一天地球上的水乾了,可能生物也都不見了。


http://blog.udn.com/jackwang4664/1378113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個對生命充滿好奇的教授頑童

採訪報導/鄭清榮


 陳國鎮、李嗣涔、王悟師和宋光宇四位好朋友,都是赫赫有名的專家、教授,他們原來專攻不同的學科,可是,他們對生命中不可思議的領域,有共同的好奇和研究精神。為了探究生命的結構,多年來四人亦師亦友地不斷切磋,透過科學驗證,證實生命的確具有不可思議之處,任何人只要稍加努力就可直探人的本來面目。

 曾任東吳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系主任的陳國鎮教授是這四位好朋友中的關鍵人物,由於健康因素,二十多年前曾勤練氣功、學過針灸,對經絡和中醫藥理用力頗深。後來,他學佛。他說:「開始學佛只是一種自我訓練,可是,對於個人的學術研究卻有很大幫助,打坐時,先靜下來,腦內成見一一清除之後,才開始面對問題,此時,解決問題的靈感,自然而然呈現在眼前。所以,解決問題,不是用想出來的,而是憑感受,從直覺而來。」

 四人之間,以陳國鎮和李嗣涔相識最早,民國七十六年時任國科會主委的陳履安有意進行氣功研究時,找了幾位教授去談,陳國鎮回憶道:「隔年,大家都提出一個測驗性的研究,我研究「氣功的外氣」(氣功發放),結果發現練過氣功和未練過氣功的人,對皮膚的電阻出現顯著的不同。學電機的李嗣涔教授則提出「氣功狀態下對腦波變化」的研究。他的研究發現,共振態腦部的a波,比平常高出好幾倍,而在入定態下,α波不見了,毫無訊號。」

 陳國鎮補充道:「李教授所說的共振態就是指禪裡修中的專注、一心一念,而入定態則指禪定,即進入心無恚礙的境界。」

 陳李兩人具有深厚的物理電機背景,他們後來進一步研究還發現一些練過氣功的人,或天生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可能出現類似神通等特殊能力。

 面對這些實驗的結果,也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啟示。誠如陳國鎮說:「生命的結構可分為四個層次,那就是人的生命,不僅只有軀體,除了軀體(物質層次),還有體力(能量),信息(心理和生理的信息)、心智功能(靈魂)等四個生命層次。若以電腦比喻,電腦硬體就像人體,接上電力,電腦才能啟動,但是,也要有各種軟體,電腦才能執行運作。」

 陳國鎮對生命結構的剖析,讓宋光宇一接觸就深深著迷。宋光宇從聰遇陳國鎮的演講之後,對探索生命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開始到東吳大學旁聽他的課,甚至連他在校外的演講,只要有時間他必定到場聆聽,並發揮作田野調查精神,自備錄音機,逐堂錄音動作筆記。他說:「每堂二個小時的課,我聽完之後,至少花掉二十個小時整理,一面重新聽過錄音帶,一面打字輸進電腦。上陳教授的生命成長和裡修的課程之後,我為了這兩本筆記,很辛苦,不過,這也是我學習「生命學」的入門功夫。」

 宋光宇除了上課作筆記之外,也跟其他學生一樣寫讀書報告繳給陳國鎮,後來,宋光宇學會操作陳國鎮發展的穴道電檢儀時,也樂得像頑皮的小孩一樣,到處找人做實驗,以印證陳國鎮的理論是否正確。

 宋光宇和陳國鎮從認識到現在己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宋光宇考慮是否出任佛光大學生命所所長時,首先就諮詢陳國鎮。等他決定全力以赴,陳國鎮亦慨然提供當年行政經驗,鼎力協助創所工作。此外,宋光宇每次看到與生命學相關的書籍期刊,亦迫不及待和陳國鎮分享,甚至從南港中研院親自開車送至外雙溪東吳校園,這兩位學有專精的學者,亦師亦友的分享著新知的喜悅。

 至於王悟師和陳國鎮等人,則是相識於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的年會上,後來,陳國鎮知道王悟師曾應患者要求作過催眠,而且,對患者產生很好的治療效果。陳國鎮回憶說:「頭一次跟王醫師碰面,我就直覺認為王醫師必須練氣功,因為催眠過程中,也會從對方吸收到一些信息,因此,必須靠練氣將不好的信息排除掉,我非常鼓勵他練氣功和靜坐。」

 陳國鎮還表示:「與王悟師交往更深之後,我和宋光宇都接受過他的催眠。」陳國鎮透過實際的體驗,發現進入催眠時,曾有類似禪定狀態。他說:「催眠後,身心變得更和諧,更容易接受信息,將現在的時間拉得特別長,長到可以跨越涵蓋當下的現在、過去和未來,而且,潛意識的空間感也特別加大。」他還表示:「催眠也曾讓被催眠者了解,他當前的病痛或狀況其來有自。當患者了解這些前因後果,再經過幾次催眠後,人就變得像經過一番修行一樣,情緒會更穩定。因此,催眠對於心念雜亂、躁動者具有一定的效用。」專精領域不同,但都能感受催眠的作用,自然越談越契合。

 總之,他們四個人的共同樂趣,就是一起切入生命核心,從人類外顯行為探究事象的根源。陳國鎮指出:「我們之間可談的事情太多了,從重新解讀中華經典、到生命如何與生活結合,到如何快樂享受生命,都是我們談論的議題。」

 陳國鎮還說:「我們也希望藉著我們的努力和傳播,讓每個人的生命力活化,也讓人們了解「無常是常」,變化是常態的道理。」

中國時報89.08.13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國鎮教授與穴道電檢法


一、前言


一根導電金屬棒,一支探針,比1.5乾電池還小的電流,再加上你的穴道,總共30分鐘,你一「身」的疾病和狀況就顯現在電腦的螢幕上。神奇嗎?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本校物理系陳國鎮老師的研究成果------「穴道電檢法」。


所謂的「穴道電檢法」就是以微量的電流(比1.5乾電池還小)刺激皮膚上的穴道,當電流通過經絡時,會依身體不一樣的情況,產生高高低低的反應,透過臨床的詮釋做為診斷的參考依據的方法。


二、研究緣起


一開始的時候是基於好奇。


民國七十六年陳履安先生任國科會主委時,推動一項研究氣功的計畫,提到他有一個很奇特的測量儀,因為陳老師也參與在氣功的研究中,聽到這個機器,非常好奇,於是在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十七日,與陽明大學崔玖教授實地親身測試,測試的結果把陳老師從小到大的毛病大部分都指出來,於是激發了陳老師的興趣,與物理系的助教自行組裝了一個簡單的電路,開始進行研究,在九個實驗假設中只有一項有明確的結果:


練氣功的人與沒有練氣功的人,在儀器上測量出來的結果是兩種數值,有明確的差別,表示儀器可以區分這兩種不同的人的差異。


於是進一步將這個電路用在氣功的研究上,一個暑假分析了將近300個數據,將檢測的資料分類、歸納、分析,琢磨出一個吻合度可以達到99.5%以上的模型,到最後很興奮的發現跟古書上對經絡的一些記載很吻合。


這時候突破前人研究的發現已經產生了。


三、關於經絡的研究


科學的依據在那裏?


傳統中醫的穴位和經絡,應用於治療病患已經有數千年之久,醫生常用細針刺入穴位,或燃燒艾草溫炙穴位以治療病患。皮膚上這些點和內臟互相關聯的想法,雖然可以用來解釋針炙的效應,但穴位和經絡一直沒有科學觀的理解。


1950年代中谷義雄就發現它們具有導電優良的性質,另外伏耳醫生也在經絡的穴位上,測量其電性反應用以診斷病患。經由指數的高低反應被測量的經絡代謝機能是否正常?是處在亢奮發炎的狀態呢?還是功能不足的狀態?


雖然「穴道電檢法」的使用已有四十餘年的經驗,收集了盈篇累牘有用的臨床資訊,然而中谷義雄和伏耳的解釋還不夠完備或確定,以致無法說服科學界,因而阻礙穴道電檢法的發展和廣泛使用。


結合科學的理論,新的模型誕生了。


陳老師的模型能夠貼切地描繪人體受直流低電壓刺激的電性反應。運用他的模型,穴道電檢法所有的臨床數據,就能獲得科學的解釋和理解。這個模型包括三類的反應,即電傳導、細胞的極化和防衛調節。


1. 電傳導:當直流低電壓作用在穴位上時,帶電粒子尤其是電子,會通過患者的身體。於是儀板量到的電流強度即反應人體的導電度。


2.細胞的極化:電流通過的同時,在外電場的作用力之下,細胞會被極化成小電偶。這些電偶會沿著電場排列起來,在內部產生電位差,與外加的電壓反向。


3.防衛調節:細胞的極化產生電位差,會輾轉啟動細胞內無數的生化反應,這些反應會將原先儲存在細胞內的備用物質之化學能轉變成電能,提供給細胞的電荷,建立起高低電位的布局,以護衛細胞免於被極化。


結合這三類反應的考量,陳老師推導出穴道電檢法點型的反應電流公式。峰值電流反應受測經絡的導電度。峰值之後的落差則是身體防衛調節對抗極化電位的結果。它的落差程度代表淨極化電位差和外加電壓的比值。


研究出經絡的特殊性


根據這個模型,陳教授著手研究經絡的電性。他發現所有的經絡比起周圍的組織,都有較優良的導電和導波特性,而且還顯示它們的傳導具有優勢的方向性。因為它們具有這些電性,經絡就能表現基本網路的功能,負責溝通人體的生理物質、能量、和信息。


陳老師的理論證明了中谷義雄和伏耳醫生的說法,因為經絡始終保有原始的結構和功能,使它成為生物體內最可調的網路,它的導電、導波和優勢方向,都會受外力及內在狀態的影響。針灸類的臨床治療即在調變經絡,這些外力改變經絡、調節它們的溝通狀況,使內在的生理系統獲的正面的效應。


如此的關聯性,也可以反向作用。急迫的疾病或感染會先騷擾經絡,然後才累及分化系統。換言之體內疾病初起時,先改變經絡,在經絡裏引起的變化,則可以從皮膚上的經穴電性變化測量出來。


經絡真是太神奇了


四、穴道電檢法的特色


穴道電檢法具有以下的特色:


1.在活體上篩檢機能的現況


2.透過穴位和經絡的電性量度


3.非侵犯性


4.立即顯示


5.以量化指標呈現身心狀況


6.可快速查明各系統的功能


7.早期預警的功能


8.能夠評量保健的效果


9.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


10.可提供中西醫的溝通和應用


延伸出新的藥物電檢法


另外陳老師延伸量子場論的概念,也發展出一個學說,使藥物電檢法有了科學的解釋。這項可在體外篩檢藥物種類及劑量的,病人不用實際服用藥物的篩檢法,雖然業界很有興趣,但廠商只想買斷著重利益的心態,使老師拒絕了合作的機會。陳老師認為學術知識是屬於全人類的,是無法壟斷的,更自謙的表示:神奇的不是這個測量儀、這個學說,而是人體經絡本身的奇妙。


五、未來發展


研究成果的分享


穴道電檢法及藥物試驗,可以應用在很廣泛的領域,為特殊需要的人篩選食物、化妝品等,在國外很重視此項研究,例如:在德國舉行的「系統學研究的國際大會」每年都邀請陳老師出席會議報告,連續多年頒贈獎狀,以資鼓勵;在亞洲,像大陸有好幾個地方成立研究院專門研究;日本、韓國及其它歐洲各國,如德國、英國、荷蘭、匈牙利等,都有研究人力投入其中,惟獨國內很少有回應。自稱研究不苦,反而常有發現知識的快樂的陳老師遺憾的笑著說,惟一稱的上苦的是自己同胞聽不懂、不知道穴道電檢法的價值。


新的研究對象是土壤


經絡的奧秘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細胞的分化與需要溝通、整合是一樣的,只不過分化最終結果是一個變成植物、一個變成生物。受限於醫療法,目前陳老師已將研究對象逐漸由人體轉至泥土。除了在植物上如西瓜、香蕉找到經絡外,泥土中數不盡的微生物需要這套學理和方法來維護它的生態,使泥土常保健康的狀態。陳老師說明研究的動機「大地健康了、長出來的農作物健康、以這些植物為食物的人也跟著健康了」。另一方面也預備用在地震的研究上,因為地底岩漿的運行、流動,如像經絡傳遞能量的特性一樣,也許當我們掌握它時,就可以預測地震了。


六、期許


中醫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舞台上,無疑佔有一定的地位,美國甚至已將針灸列入保險給付。陳老師傳承古人的經驗,把西方的科學,加上實驗,用現代系統的概念解釋清楚經絡存在的理由及重要性。證明中醫的診斷基礎------經絡,雖然古老而神奇,卻很有科學的道理。透過陳老師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人體信息的傳遞,也可以明白中國人用經絡穴道治病的智慧。


從民國76年開始,至今十多年的歲月過去,陳國鎮老師一直默默的以他的研究成果,推廣穴道電檢法。我們期望大家一起認識中國古老文化的價值,並積極地予以發揚光大,使傳統及正統醫學在新世紀有新的發展,共同追尋世人的福址。


http://www.scu.edu.tw/trd/story.htm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磁學驗證人體經絡 完全相符

由崔玖和陳國鎮等學者融合電磁學經絡學說及德國學者傅 爾的穴道理論,自創「穴道電機能篩檢測試儀」,並以這 套物理治病原理研發「特製水」,為疾病治療另闢蹊徑; 研究論文已獲國際刊載。

民生報醫藥新聞1996.06.20
記者 呂秉原/報導


 中醫所說的人體經絡不僅確實存在,而且可能是未來開 展疾病治療的新境界。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教授 崔玖和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陳國鎮等人,最近提出以電磁 學驗證經絡理論的論文;這項研究成果,除可以現代科學 詮譯經絡理論之外,也融合電磁學的經絡學說,提供許多 疾病新治療途徑。


 陳國鎮的研究小組經八年研究發現,以電學解釋中醫經 絡學說最為恰當;日本學者發現電流可藉經絡的路徑傳導 後,他們發現電磁波也有相同的傳導模式,而且具有順向 傳導較佳、逆向傳導較差的方向特性。陳國鎮說,研究發 現,人體電流和電磁波的傳導路徑和黃帝內經的經絡循行 完全相符,而中醫所說的十二經氣和精專營氣,其實就是 人體的電流和電磁波。


 陳國鎮便以這套融合電磁學的經絡學說,加上德國學者 傅爾(Voll)提出四十個穴道各代表人體不同器官的理論 ,於八十年自創一台「穴道電機能篩檢測試儀」(VITATRON ),藉由測量穴道所傳導的電流強度,即可偵測器官功能 的好壞,及早發現病灶所在。


 陳國鎮表示,研究還發現,只要把適當的藥物擺在病患 身邊,病患的穴道電流即可增強,顯示藥物除了藉由生化 作用治療疾病之外,也有調整人體電流的物理功效,這是 醫學研究上的創見。崔玖則表示,他們目前已利用這套「 物理治病」的原理進行研究,嘗試讓水分子震動,使其帶 有調整病患身體電流的信息;病患喝下這種特製的水,疾 病可望獲得治療。


 曾經參與研究計畫的病患林碧珠表示,幾年前她突然增 胖二十多公斤,而且頭痛難忍、整日疲倦無法工作,後來 接受穴道電檢儀檢查,才發現是補牙的銀粉漏出所致,同 時檢出吃魚容易過敏的體質、以及低血糖等病症,最後都 因飲用「特製水」而痊癒。不過,崔玖強調,這項治療仍 在研究階段,坊間若有人以此招徠,病患切勿輕信。


 崔玖、陳國鎮,以及台灣大學、陽明大學、東吳大學、 台北榮民總醫院等學者專家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五月獲 得美國電子、電機暨工程學會(IEEE)出版的IEEE醫學暨 生物工程期刊刊載。該期刊編輯認為,目前有關針炙的論 文中,大多缺乏科學證據;而崔玖等人的研究,足以將針 炙及其相關理論根據導入科學的主流。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陳國鎮教授談生命多種結構觀



                    
文/劉靜怡


狹隘的生命觀容易造成偏執的性格,生命不同層次的轉折來自於文化不同的層面,就整體醫療而言,各種的醫療各有其所長,要懂得如何兼容並蓄。


  這一天,我們踩著金黃色暖暖的陽光,走進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物理學系。在課務繁忙之暇, 陳國鎮 教授特別空出一個上午的時間,透過訪談來跟覺行雜誌的讀者聊聊。


   陳 教授雖然任教於物理學系,但早年因為健康的關係,開始練氣功,隨著不同的因緣,學習過針灸、中醫,接觸過特異功能、佛法。後來他參加國科會生物能場的研究計畫,接著研究經絡、西方同類療法……從科學的物理界跨到另類醫療領域,相信您跟我一樣很好奇, 陳國鎮 教授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整體醫療醫學會議發表學術演講


根據我們的信息得知,在去年夏天 ( 2005721~24)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在夏威夷所主辦的第二屆整體醫療醫學會議上,陳國鎮教授即以「生物能信息醫學做為身心與環境保健的連結」為題,發表學術演講,這個講題融合了 陳國鎮 教授多年來的研究,說明另類療法許多臨床的調理,基本上和生物能信息醫學的運用相關,而針對生物能信息產生的生物效應的度量法,即成為聯繫身心與環境保健極有意義的方法。


  提到第二屆國際整體醫學會議, 陳 教授認為其實交流的意義比什麼都來得重要,這場會議有來自中國大陸、歐洲、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整體醫學界朋友,聚在一起分享心得、打打氣、大家互相觀摩彼此的研究論述,也讓另類醫療或是生物能信息醫學的路走得更寬廣。正如同美國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崔玖教授,在大會中表示的:「以生物能信息醫學為中心主題,呈現實際測量診斷與治療結果的科學根據,檢證各種不同輔助另類療法原則;更重要的是展現個體身、心、精神三個不同階段的研究報告。醫療執業人員與研究人員雙方,可以討論及交換彼此在臨床與理論方面的經驗。」


  問到會議演講中是否有令 陳 教授印象深刻的講員?陳 教授說:「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高樹中 教授,他的一針療法特別令人感興趣,只用一根針灸的針,再根據不同的病症選用單個不同的穴位,便可以解決患者的病痛,聽起來蠻不可思議。另外還有一種光療法,這是利用光攜帶信息的頻率,治療好很多疾病,我覺得最有價值,因為可以治療的範圍很廣,而且這種療法完全符合信息醫學的概念。」


  但是 陳 教授感慨的談到:「這個領域的人才還不夠多,人才不夠多的原因是很多人掌握不到要領,太專注在知識與技術層面上,沒有用心去體察到自己研究的專業,在整個生命層次中,到底可以帶給大家那種協助,沒有全面性的了解。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在講生命的多重相態觀,希望大家可以聽了我的演講後,對於他們的研究有更深的定位與體悟,但是在演講的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中,每個人可以吸收體會多少,就要看個人的領悟力了。」


  在國際整體醫學會議中, 陳國鎮 教授洋洋灑灑的列舉出二十餘種大家熟知的另類療法,他簡略的將各式療法分為質能醫學及信息醫學。


質能醫學包括了:大腸療法、營養療法、酵素療法、鰲鉗術、整脊術、草藥醫學、自然醫學;而信息醫學分別有同類療法、芳香療法、生物反饋、光療法、引導觀想、能量醫學、花精療法、吠陀醫學、獸療法、肌力學、磁場療法、催眠療法、音樂療法、水療法、環境醫學、中醫氣功、瑜珈、靜坐等等。想要了解另類醫學能調理些什麼,且展現出療效,我們不妨從陳教授的「生命的多重結構說」切入。
  
生命的多重結構觀


  陳國鎮 教授認為,生命的結構可分為四個層次,人的生命,不僅只有肉體 ( 物質層次 ) ;還有體力 ( 能量 ) 、信息 ( 心理和生理的信息 ) 、心智功能 ( 靈魂 ) 等四個生命層次。若以電腦比喻,電腦硬體就像人體,接上電力 ( 能量 ) 才能啟動,但還要有各種軟體 ( 信息指令 ) ,電腦才能執行運作。 這四種生命要素層層互動、環環相扣,展現出複雜卻可以理解的生命現象。


   陳 教授指出各式另類療法各有其療效,分為質能醫學及信息醫學的原因在於,這些療法分別可以幫助、解決生命的不同層次問題。像質能醫學可以解決身體上的問題,例如鰲鉗術、大腸療法皆可以排除身體中的重金屬及毒素;而信息醫學中的催眠療法,催眠師藉由催眠,被催眠者得以回溯到幼年甚至是前世,找出被催眠者的問題癥結,再施予暗示使被催眠者的心智得以矯正。相對的,鰲鉗術無法檢視患者累世的問題,而催眠療法亦無法排除患者體內的重金屬,由此可知不同層次的療法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


  信息醫學的原理其實很簡單, 陳 教授認為,每個人就像是雷達一樣,能夠隨時隨地發出信息或是接收信息。例如當一個演員在演戲時,揣摩所扮演的角色,就開始不斷接受那個角色傳達的信息波,所以當一位演員能像海棉一樣不斷的吸收角色本身的信息,或是社會同質性角色的信息,演得入木三分而得到大家的喝彩時,相對的他也十分容易失去自我,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回到自己。例如:人間四月天中飾演陸小曼的伊能靜,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戲殺青後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回自己。


  現在很熱門的另類療法之一──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法,就是利用信息波傳遞的原理。當一個人的家族中發生困擾的時候,便可委託治療師設法治療。治療師會找來一些人,扮演委託者家族裡面的某幾個角色,讓演員們認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開始接收這個角色的信息。委託人直覺地將這些演員的互動位置排列出來。空間位置鎖定後,受託者及演員就站在原位,雖然他不講話,可是不斷的接收訊號後,委託人與演員之間就出現了彼此互動,互動到某種程度,就可以呈現家族的問題。所以治療師就在觀察的過程中,藉由演員們的位置及感受,以協助當事人了解問題背後的正確或錯誤的生命動力。互動的進行中會不時的調整演員的位置,有時會再放進一個人,或者把其中一人抽離掉。重新排列後,如果可以得到舒服、良好的互動,那麼這個互動所產生的訊號就可以使委託人的家族關係得到治療。


  對應到佛教的觀念, 陳國鎮 教授又舉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例證。佛法常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陳教授認為:菩薩跟一般人之所以不同,就是在於菩薩知道念頭一轉,信息就會馬上傳遞出去,所以絲毫不敢亂轉念頭;而一般人只有果報現前時才知道有所悔改,然而後悔也來不及了。
  
中醫是複雜的系統科學


  穴道電檢儀 ( 簡稱穴檢儀 ) 在信息醫學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穴檢儀經由檢查穴位的電性阻抗,可以了解患者身體的狀況,器官的功能及結構一旦發生病變,相關的經絡及穴道就會受到阻礙或改變其電性,而電檢法只要測量位於體表穴位電性阻抗值的大小,即可以得出體內器官的病變情形,還可以篩檢哪些藥可以治療身體的病痛。陳國鎮教授學習中醫是利用穴檢儀學習用藥,無師自通的懂了很多東西。接觸了中醫以後,才發現中醫是中國文化中很有條理的東西,但是很可惜的是在我們現代的普通教育中學不到。


  談到中醫的衰落, 陳國鎮 教授無奈的說起一段往事,回溯到民國二十幾年的時候,因為執政者很多都接受過西方教育,不知道是聽從哪一些人的建議,當時的中央政府竟然明令廢除了中醫,極力支持西方醫學,所以中醫始終得不到重視,直到現在還無法跟西醫有平等的地位。以致於現在台灣現在,也只有中國醫藥學院、長庚和陽明大學設有較正規的中醫教育。由此可知許多中國人並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認為西方醫學才是正統的、科學的、高尚的醫學。其實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采的地方,魯莽的廢掉中醫,是很可惜的往事。何況中醫其實是有條理、有概念也有實踐方法的科學。假如一個中國人沒有接受過一些經典的生命體悟的薰陶,在生命成長的過程只接受了西式的教育,這種生命背景是很難體悟中醫的精采意涵。不了解中醫的人常說中醫不科學,殊不知中醫並非簡單的科學,它是複雜的系統科學。

大氛圍,造成憂鬱症風氣


  你今天憂鬱嗎?精神科名醫陳國華承受不了滿載的憂傷,在自家燒炭自殺,引起社會大眾的喧然大波,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連心理醫師都逃離不了憂鬱症?對於社會上的鬱象,陳國鎮認為:「根據醫界的一個調查,醫生的平均壽命統計起來比一般人少五歲,特別是精神科醫師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十歲。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醫生在幫助病患的同時,同時也接收到了病人的疾病信息,當這些信息在事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掉的情況下,自然精神科醫師容易得到精神疾病,但是相對的,中醫師比卻一般人壽命長,因為中醫懂得排除信息的方法。」對於醫師們只懂得醫病卻沒有辦法幫助自己,陳教授建議醫院應該廣設淋浴間,醫護人員看完病之後,先做個淋浴的動作,消去身上不好的信息再回家,這樣做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陳 教授又提到:「憂鬱症的成因除了一般人認為的社會壓力外,地球本身的狀態也在改變,由於地震頻繁,內蘊在地殼裡的氣不斷往外散逸,導致很多人的身心信息場 ( 俗稱氣場 ) 不得安寧,氣場的結構會鬆掉了,所以遇到事情生命就很容易被擊垮,心靈的問題自然應運而生。由於地球能量的變化是屬於發散型的高能或高頻變化,所以病毒跟細菌很容易復活,瘟疫也容易流行。在這個當口,我們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因為人類已經多到地球不勝負荷了,一批批的人類會被一個個的浩劫清除掉。」


以靜制動,與細菌和平共處


  至於讓全球人類人心惶惶的禽流感, 陳 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實用的建議:「禽流感是以微生物的形式出現,微生物的生命信息及能量頻譜經常是偏向高頻,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能量變成低頻,讓我們的頻道跟禽流感的頻道不產生共振,自然可以遠離禽流感威脅。所以喜歡奔來跑去的人,自然容易跟禽流感的細菌相應,換句話說你只要跟人接觸多,自然感冒的機率就高,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在這個環境,陳教授建議大家以靜制動,不要一聽到禽流感來了,就人心惶惶,拚命囤積克流感或是吃一大堆藥,不需要用對抗療法,只要靜下來,生命能量場就不容易耗散,不易受外物影響,自然很多負擔就清掉了,以靜制動自然達到單純平靜的狀態,反而與這些細菌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陳 教授也是研究水的專家,面對我們提到他的研究,他立刻笑逐顏開的像小孩子獻寶一樣,拿出一張美麗的水結晶圖片,告訴我們水在身體裡不只是扮演水而已。其實水是信息的媒介,它擁有儲存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可惜現在市面上誇大不實的信息水太多了,而且收取很高的價錢,讓民眾對它的功效產生錯誤的期待,因此主顧之間的糾紛不斷。


  其實信息不是對每個人都受用,從實驗中得知,有三分之一的人對信息水有很不錯的感覺或反應,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則感覺十分模糊,好像有些感覺,至於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沒有感覺。所以他認為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話講過了頭就像脫韁野馬,不受控制了。而且同樣的信息水不是對每一個人都受用。何者適用?何者不適用?一定要先弄清楚,不是逢人便說信息水好。你想想,有的人體內結石一大堆,你還拼命給他吃鈣片,這不是會害了他嗎?


放寬視野,性命雙修


  對於未來的遠景, 陳國鎮 教授希望著書把自己的經驗與觀點散佈出去,給大家做參考。目前他已有兩本已經付梓,一本叫《身心極限的超越》,這本書是將數學、物理即心靈的經驗融合在一起,將來會在漢聲出版。另一本《生命信息書》將在圓覺文教基金會出版,內容著重於解說大小事物背後所傳達的生命信息。目前正在努力筆耕中的書,有寫了很久的穴道電檢法。另外有鑒於現代人睡不好的人實在太多了,光是學生族群就有五分之一有睡眠障礙的困擾,所以陳教授將來想要寫一本關於睡眠的書,睡眠對人有什麼意義?人類要如何提升睡眠的品質?有關睡眠的疑問都可以在書中獲得解答。


 


http://tw.myblog.yahoo.com/jw!3fsovkKeGRac3VGFUyRjNZP5mVzc/article?mid=7730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 合 性 醫 學


─ 發 展 、 趨 勢 及 因 應 ─


林承箕 醫師




     當今已有愈來愈明顯的趨勢看到人類從傳統主流的醫學〈Conventional Medicine,俗稱西醫〉領域向外尋找解決個人及家人健康照護疑慮的答案及服務。西醫在外傷及急症的處理是相當突出的;另類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的療法在預防及治療慢性病方面則有獨到之處。許多這些非主流的治療及效果日益被認知後,現已逐漸被融入西醫的治療服務體系,而形成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基於醫生─病人的合夥關係而參夾運用主流西醫與另類、輔助性〈Complementary〉的療法來刺激、促進個人身體內天生健癒的潛能。它可以用來處理症狀、增進生活的品質、健康與活力、促進治療的效果、甚至治癒某些疾病。

     起初,當代主流講求實證論〈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西方醫學對較偏重經驗論〈Experience-Based Medicine〉的許多傳統醫學之診斷、治療的理論、方法及效果,因無從瞭解而不大接納,姑以另類醫學稱之。醫學院不教授,醫院不提供服務,醫療保險亦不給付。





     1986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舉辦的一項民調顯示:90%受訪者對另類醫學治療感到滿意;1990年統計全美國花費在背痛、焦慮、憂鬱的235億美元之醫療費用中另類醫療佔137億;另一項對1539位醫師及研究者的電訪中顯示約三分之一的病人〈1998年,達60%〉曾接受過另類醫療。於是美國國會於1991年11月21日通過在美國國家衛生院下成立“另類醫學辦公室”〈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OAM〉。1993年成立的“輔助及另類醫學科”於1998年升格為“輔助及另類醫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於1997年統計有360~470億美元是花費在另類輔助療法上,其中120~200億是病人自費給付給專業的醫療服務師。2004年5月與美國健康統計局公佈2002年31,044位18歲以上的成人調查,顯示74.6%的受訪者曾接觸另類輔助療法,62.1%在過去12個月內接受過此類治療。該醫學中心研究經費由1993年兩百萬美元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一億一千三百八十萬美元,各醫學研究中心資深教授紛紛投入研究,成果豐碩。全美125所醫學院中76所有另類醫學的授課,28所就直接開以“整合醫學”為名的課程。2003年5月26日至30日於日本京都召開之第26屆世界內科醫學會更將“另類醫學”列入第三天下午的會議議程。




     輔助及另類醫學內容廣泛,當前在國內醫療體系尚未被有系統的、正式的加以認知、印驗、接納、開發與推廣,但在民間卻早已被廣大民眾長時間接受及一再使用,如傳統中醫、針灸、整脊、按摩、斷食、大腸水療、果汁療法、酵素療法、營養醫學、飲食療法、藥膳、靜坐、冥想、催眠、氣功、瑜珈、同類療法、花精療法、意念療法、音樂療法、芳香療法、色彩療法、高熱療法、純氧療法、人體運動療法、功能醫學、螯合治療、分子矯正醫學、全細胞生物療法、磁場療法、環境醫學、能量醫學、生物能信息醫學…等,皆已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有蓬勃的發展和相關醫療與研究機構之設立。

有鑒於:
1. 人心求健康、長壽之需求與日俱增。
2. 醫學朝整合發展之世界趨勢日益明顯。
3. 講科學依統計重實證之主流醫學或有分工過細偏對抗治療少全人預防之觀點而流於“治病不治人”的偏失。
4. 輔助及另類醫學缺乏系統化的瞭解、整理與研究,架構、制度、理論不明,有發展失序之隱憂。




     因此整合“古老的醫學與現代的醫學、傳統醫學與主流醫學、物理〈生物能量〉的醫學與化學的醫學、東方醫學與西方醫學、人的醫學與天〈環境〉的醫學、系統化的醫學與全人化的醫學、身心靈合一的醫學”,充分發揮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之結合,以全面提昇健康照顧的品質及功效,有賴關心健康的醫界、學界、健康業界、政府及社會大眾一起大力推動。


(作者為前三軍總醫院醫務長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主任


 現為完全優診所院長,社團法人台灣國際花精學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祈明(祈光花精研發者)


是六、七歲的某一天,好像搓樹脂黏蜻蜓的興緻頓時消失,小孩的生活樂趣遮蓋不住一股心中鬱氣,呼吸沈入屋外的樹林中。


第一次,我與孤獨相遇


第一次我與孤獨相遇,是小小孩想長大、想離家。也許這不叫離家,而是孤獨來了!我趁著她來時,想去承取那份「我存在」的感受,像是心靈深處的召喚,追尋生命的「根」,順著這份力量的牽引我出離。我不想走離家太遠,只是因為一時內在力量的浮動,踏上一條山徑想追趕孤獨,卻頻頻回望著獨立戶的山邊小家。我知道我還小,對家還是會依賴,但是發現了孤獨…。


小時的記憶中,家是沈默於自然裡,除了風雨會引發稍動,似乎就是一片靜。貧困的家境餬口第一,而表達與聽見愛似乎也不太流動,是不是靠山太近,讓親情的愛也像一旁的大樹,只是互立著。


還好屋外的大自然的力量一直還在,她們的存在,全由自己力量而存在。一棵樹靠一顆飽滿的種子力量就長大了,好像人也不用靠依賴而活,也許眼前所見的自然生命力,全是靠自己與自然天地呼應而展現,我對人與家的關係,也因為沒有過度愛的交融,而獨自靠自己的生命力量長大。自然草木是如此,我也就如此了!沒有外在環境的比較,我讓獨立站住心,而孤獨漸漸被凝入心靈的深處。


我呼吸,我生活,還是進不了這眼前陌生的世界……


我下山學技藝而謀生,看見繁華的都市,愛還是沒有來敲門,孤獨還是佔滿內心。我是一棵不曾開過花的樹,對愛是不流動而全然的陌生,心靈與現實被相隔於兩個世界,我呼吸、我生活,還是進不了這眼前陌生的世界……。


二十歲以前,我的腦海還是常相隨著那條山上的孤獨小徑。一條由我家通往甲家和乙家的三岔口,我獨自靜立沒有下選擇,內心被一種孤獨捆鎖。


二十歲後,我決定再次踏入這條路,打開心中的孤獨感,探尋孤獨背後所散出的心靈訊息。小時候,小頭撞大石的頭疾,框住我對世界的好奇。我知道這股天生相伴的孤獨力沒打開,我的心靈會因被綑綁而鬱抑。心被孤獨引發內在的力量後,我好學想學中醫,探尋身心的表顯,看能否尋得一絲心靈的蹤跡。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只是做和行,而是不具念的打開能量


就在幫助、服務間,愛被牽動了,當人需要力量而自己無意給出,同時也看到了心中孤獨之氣化為愛,才明白,原來人是在相互的能量流動間,讓愛顯現了全貌。也才體會到「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從小聽到大的一句通俗話,背後所深具的意涵,不只是做和行,而是不具念的打開能量。


在過去的成長世界中,言語在大自然中彷彿是多餘,葉子的沙沙、青蛙的呱呱,簡單而直接傳遞出就是風來、就是要愛而生。而我有口卻無以用複雜的語彙傳達內在的想法,說話不在自然間反應,反因為愛開始流動後,才慢慢學習將伏蟄於心靈很久的力量,以言語帶出,孤獨也就跟著漸漸被旋轉開。後來,每當有人說,他因為與我對談而化解心中的石頭時,我知道,那股心靈的力量因愛而流洩開,孤獨心又再次化為愛,生命被下了錨,也看到未來的方向。


原來我天生的孤獨裡,緊裹著愛


當心中的力量一直發展開,往靈性探尋的心愈是堅定。我開始閱讀大量的心靈書籍,在這條孤獨路上種花。用自己的方法探尋靈性的力量,而驅動的力量不再是孤獨、困頓或是茫然,是為「我為何存在」而找尋。


我用佛法繞行走出心靈的力量,也許這是貼近人心軌道的方法,我必須用一種歸於一的心注入,藉此反觀內在的力量,而將內心歸入此道,好似為身而為人找出依歸。


但心靈龐大的創生力,又不單只是為此行,因此,更往心靈宇宙深探,而發現愛的物質顯化於花朵。花的世界既然是愛的管道,我在花的訊息中,一一的找到愛的全貌,發現到,原來我的天生孤獨裡,緊裹著愛,因為與人相遇而冒出芽來,因為有你們的相遇,讓我也看見愛的流動。


白玫瑰與蜘蛛做工


午后的花園。我看到去年冬天種下的白玫瑰,在今年又盛開了,層層粉白的花朵很吸引人。我走近細細的端詳,看見花葉一旁,繫著條條的蜘蛛網,網的另一端繫著一棵小扁柏。一隻蜘蛛有條不紊的趕織著最後的半圓,我看牠身手敏捷,前腳抓定網,屁股吐出絲、後腳一勾纏就搭住另一線,很精準的運行織出卦形的網。


這其間,我觀察蜘蛛動工,也想幫牠穩住網,而不時的吹氣,想幫牠測試結構的穩定度。當我一吹氣牠就停止織網,緊抓住線絲不動,我一停吹氣,牠又不慌不忙的織了起來,好似感知這訊號是無威脅,純幫忙。我在一旁耐心的等候牠完成作品。


牠在屋外一角,又努力的編織出希望


抬頭、眼見烏雲飄來就要下雨了,我擔心這網夠承住雨滴碰撞嗎!在雨滴落下數分鐘前,牠精準的佈完天網,天空才開始下起雨來。蜘蛛沿著線絲爬往扁柏那端,躲入樹中。此時,我也趕緊躲入涼亭下,想著、習得蜘蛛的生命運轉,是智慧、穩定、效率、敏捷,與對外的感知力。再加上耐心的等待上天賜與食物,而靜處於大自然間搖擺的定律,讓生命得予延續。


如果,心靈也能因花的多貌訊息,習得蜘蛛的人生態度,經過努力、付出與實踐後,等待上天給予生命的禮物,安住的心有了愛的能量,這不就是大自然的人生的智慧嗎!


雨停了!我再次走近觀看蜘蛛網,網破了掛著幾滴雨,蜘蛛的辛勤也隨自然而掛了!改天我會再發現,牠在屋外的一角,盪!啊盪!又努力的編織出希望,機會之神還是會給予食糧。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花精療法


 


 


花精療法(Flower Essence Therapy)始自於英國的 巴曲 醫師 (Edward Bach, 1896-1936),這種治療不同於一般市上的『芳香療法』只暫時的調整了情緒,而是一種較深入的心靈治療。『心靈』是指每個人的生命原動力;因為有了心靈,才有情緒、欲望、目的,心靈其實是每個人特有的內在本性在外界環境中的表現與反應。人體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教養、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塑造,不但呈現本身遺傳基因的好惡,也造成因人而異的行為及表現,因此可以說不同的心靈訊息,形成不同人的個性,若要追求整體健康,必須尋求身體、情緒以及心靈三者彼此以及和整個環境的平衡,也就是情緒和心靈的平衡。而花精療法正是一項針對人的情緒及心靈的不平衡做診斷治療的新型服務,不過只有七十年的歷史。


根據哈佛大學所做的研究:所有的生命體,在物理性的實體周圍,均有電流與電磁包圍,即是所謂的生命磁場Life field。植物有自己的靜電場,花朵有如電極末端,電壓最高。宇宙是一個大的能量場,充滿了微波動。太陽光波動,讓生物看見花朵的顏色。這些互動,或許就傳導了植物的精神意識,從而與人的意識共振,產生了花語。


花精診治簡單的原理在於各種花的訊息〈生命力〉經過陽光()及振盪傳入淨水中,世界上不同國家的花精製劑都是由同類療法(homeopathy)的基本知識研發出來的,這些製劑所散發出來的能量磁場又寬廣又細緻,人服用後可以引起身心不平衡處的共振,促使大腦及其他腺體發生電化學層次的的改變,而激發出自癒能力因而能平衡情緒。


治療的機轉不同於西藥中鎮靜劑或抗憂鬱劑作用在麻痺或抑制覺醒中樞來壓抑情緒,而是花波能量催化與腦中深層意識波共振使患者正視自我來平衡情緒,其功能在於平衡每個人在個性上的缺陷,幫助人澄清生活及人生的目的,解除如失落、憂傷、沮喪、恐懼、羞恥、憤恨、悔恨及罪惡種種感覺,加強自我身心靈的溝通,提升生活品質。


而診斷方法可以透過靜心選取花卡或再由透過身體磁場測試法(如肌力測試)或訊息能量檢測法(穴檢儀),做進一步信度與效度的確認


追求身心靈的極至境界似乎是人自然的傾向,雖然無法一蹴可及,但是也並非毫不可能。根據台灣花精 陳祈明 老師臨床上的觀察,長期使用花精,生命的結構會改變,最終,內在生命力將重新啟動,逐漸共振到宇宙的生命動能,開啟人生的意義與使命的執行。綜合觀察結果,使用花精可能經歷以下六個心靈轉化的歷程。


一、自覺身心失衡,尋求治療


二、發現身心問題的根源


三、真正看見自己,接受與認同


四、內在結構重整,精微系統發展


五、心靈意識的提升與擴展


六、啟動與執行原始的生命力


經歷前四個階段渾沌、掙扎、接受與認同的歷程,到第五、六階段身心靈逐漸合一,人愈是往內觀照,愈看清楚核心的愛之光源源不絕,和宇宙的生命相應共振。在這個階段,工作不為功名利祿,而是內在使命的實現,順從內在趨力,生命持續不斷的關懷與付出,在宇宙的照拂與眷顧下,展現應有的姿態與樣貌。


 


花朵,


提供人各種感官的愉悅,


如果,有人對花的美,無動於衷,


精神科醫師會視為臨床上的憂鬱症。


當,花朵不能穿透某人腦中的的陰暗面時,


我們的大腦主管的官能世界,


可能已經麻痺了。


 


許多人,


一輩子在追求,


另一段,可以帶我們到更接近真理的路程。


透過花精,我們應該學會,對萬事萬物心存感恩。


 


 


 


 


許多網友對花精療法產生興趣但仍希望對花精療法機轉部分多做介紹


 


為了釐清大家的疑惑 學會特別摘錄整理了由崔玖教授與陳祈明老師提相關資訊


 


如需全文請參閱本部落格 既然大家都追求身心靈提升


也請讀者尊重版權 勿隨意轉載 



 


 



 

fer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